儿童尿道发炎吃什么药?
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,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,好发于2~6岁的学龄前儿童。临床以发热、尿频、尿急、尿痛为主症,还可出现恶心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。严重时可出现脱水、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中毒。反复感染者,可发生膀胱挛缩及输尿管、肾盂积水,甚至肾衰竭;长期慢性感染可导致肾功能减退或丧失。 近年来,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,该病的病原菌检出率不断降低,但无症状带菌者仍较多见,且易发生复发,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。
1.一般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,勤换内裤,患儿大小便后应及时清洗。注意营养,补充足够热量和蛋白质,多饮水,增加尿量,促进有毒物质排出。 发热者应适当休息,保证充足睡眠。
2.抗菌药物治疗 细菌性感染的诊断较易确立,如细菌培养阳性即可确诊。药物敏感试验对于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十分重要。对无症状或轻度感染者,通常不必应用抗菌药物。若经检查确定细菌感染证据充分,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宜的药物。
治疗用药原则:能口服不肌注,能肌注不输液。避免长时间应用同一种药物,以避免菌群失调。 病情较重或反复发作者,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,疗程7~14天,必要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。根据结果调整用药。
中医中药在预防发作及巩固疗效方面有较好效果,可同时使用。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,加强营养,适量运动,增强体质,改善免疫状况。防止重复感染,须重视个人卫生,勤剪指甲,勤洗手,不喝生水,不用他人毛巾、浴巾及其他用品。